【资料图】
“菜够不够吃?味道比原来有没有改进啊?”贵州省剑河县民族中学名誉副校长杨家权关切地询问着正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
杨家权正和学生在食堂聊天、谈心(央广网发 杨婷 摄)
2022年8月,杨家权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来到剑河民族中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支教。从事化学教学的他,发现学校的化学上课模式还停留在老师说、学生听上,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于是他积极探索课改模式,增加实验灵活教学,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老师经常带我们做许多化学实验,让我们在实验中感悟化学的魅力,化学课堂变得越来越有趣。”剑河民族中学高一学生杨亚男高兴地说。
杨家权正在教学生做化学实验(央广网发 杨婷 摄)
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本土教师队伍是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带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认知,杨家权与化学组的老师们共同成立了教学备课组,通过讲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集体教研等方式,引导实现剑河本地教师快速成长。在贵州省教师素质大赛中,他所带领的化学课组获得黔东南州集体第一名,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为剑河民族中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课业成绩提升。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29年了,这次来剑河,主要是想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当地老师们进行交流和学习,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优秀老师,为剑河民族中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为剑河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杨家权说道。
自顺德区与剑河县携手开展帮扶以来,顺德区派出15名骨干教师,先后到剑河县第四中学、剑河民族中学等校支教。剑河县5所学校分别与顺德区5所学校结对,通过互派教师跟岗学习、举办讲座交流等,不断提升剑河学校办学水平,并持续推动剑河县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杨婷 彭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