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随着农历三月初三的临近,2023年第四届古现文化传承节暨“三月三”山会的大幕也即将拉开。
古现“三月三”山会,是烟台黄渤海新区一项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了很多群众的乡愁记忆。记录好区域特色文化,讲述好新区故事,同时也帮助更多市民了解古现文化传承节暨“三月三”山会,现对山会的“古与今”及今年活动亮点进行提前探访梳理。
地标性民俗盛会
(相关资料图)
“小时候就盼着过‘三月三’。到了这天,孩子们带着长辈所给不多的零花钱结伴去赶山,在山会上看戏、买玩具,还能品尝平时不多见的零食。大人们此时也会邀请亲友上门团聚,一起感受热闹气氛。整场山会赶下来,可说是不亦乐乎。”回想起当年赶山会的场景,已71岁的徐志明老人语气仍难掩兴奋。
除了是“山会的亲历者”,徐志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名镇志《古现街道志》的执行主编。这部志书在编撰过程中,对于“三月三”山会有较为详细的考证。
“古现‘三月三’山会最早形成时间虽无详细记载,但结合相应背景追溯,其历史应该相当悠久。”徐志明介绍,古现街道南部的凤凰山上旧时建有关帝庙、观音庙、魁星阁,山下的千佛寺则始建于唐代。考虑到古现山会最早是在凤凰山上举办,其很有可能是由古代上述场所的祈福活动演变而来,后期逐渐融入集市交易和民间娱乐等元素。
古现街道辖区交通便利,连接数县,山会在形成之后很快发展壮大。古现山会曾被视作老福山县三大山会之一,影响范围除福山一带,近可及周边蓬莱、栖霞、龙口等县乡,远可至威海、青岛、大连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山会会址一度迁至黄金河河床。据老人回忆,赶山之际站在高处俯瞰,河床上人群熙攘,摩肩接踵,蔚为壮观。
“经过历史的积淀,古现‘三月三’山会已成为地标性的区域盛会。可以说,一提到古现,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赶山。这种文化印记,也已经深深刻在了当地群众的心中。”徐志明说。
既要传承也要规范
早年的古现“三月三”山会,属自发性民俗活动,周边相应村庄轮流出资邀请戏班演出,整个山会并无统一的承办机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会原有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不足。
在此背景下,古现街道办事处于2017年正式将“三月三”山会确定为古现文化传承节,在传承这一民俗活动的同时,也将之规范化、固定化。
“古现‘三月三’山会,承载了众多民间艺术形式,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在此基础上创办古现文化传承节,既可以帮助群众留住乡愁记忆,也有助于高起点策划打造属于古现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大美古现文化建设。”古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始自2017年,古现街道连续举办三届文化传承节,主要活动内容有山会大集、秧歌表演、文艺会演、民俗文化、鲁菜美食展示、戏曲专场和文艺晚会等。每届文化节历时3天,每天参加活动的群众均超过万人次。
精彩纷呈提前探报
胜“疫”重启。今年是第四届古现文化传承节暨“三月三”山会,具体时间为4月20日至22日,共计3天,主会场设在上海大街南侧原古现东村旧址场地。
活动内容方面,3天山会均有鲁菜大排档、美食小吃、亲子娱乐、文艺演出等。4月22日当天,设有盛大开幕式及“三月三文化草集”活动。
期间,鲁菜大排档每天开放,由10多家当地知名鲁菜馆组成大排档区域,每个店面设置招牌旗及餐桌,供游客就餐品尝。
“三月三文化草市”则在开幕式当天开放。“今年的‘大集’充满了文化味儿,包括烟台非遗摊位、传统手工艺品、儿时记忆老物件、趣玩时尚潮品、文创文玩产品、饰品玩具手办、绿植园艺等。”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艺演出则包括花车巡游、秧歌汇演以及吕剧、现代歌舞等,可谓精彩纷呈,将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呈上一道道丰富的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赵峻生
审校:王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