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改革。伴随数字赋能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审批越来越高效,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但与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不足。
为有效破解堵点、难点,沈阳开展了“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材料可以跨部门、跨时间、跨载体进行数据共享和复用,让政府部门减少审核或免予审核,最大限度节省办理时间、减少跑动次数,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和企业群众获得感。
(资料图)
构建政务服务“五级”业务梳理体系。
以“数据关系”替代“行政事项”为着力点,按照“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五个层级递进拆解政务服务事项,逐项厘清办理情形,每个情形对应一套申报材料,逐项材料拆解成结构化信息,最终对应找到数据来源,形成完整、清晰的政务数据关系图谱。截至目前,从国家、省、市级平台分类探寻相对应的7383项数据来源,彻底厘清政务服务底数,为后续改革工作提供精准支撑。
建立行权流程“五步”优化再造制度。
梳理形成5类职能调整优化任务:将112项三年无办件量的事项纳入“冷藏库”集中管理,将20项内部环节事项按照“一件事”方式联合办理,推动122项多级联办事项实现政府内部流转,将47项涉密、涉敏感事项纳入“进厅上网负面清单”,将94项依申请事项调整为非依申请事项或内部事项。截至目前,累计优化调整395项政府职能,减少253项事项、优化142项办理流程、取消1611个申报材料、精简603个办理环节,行政成本大幅降低,审批效率提高21.6%。
创新政务数据“三类”共享复用机制。
按照政府部门核发、申请人自备、第三方机构出具三种类型,对2611项申请材料进行划分,形成一整套材料数源共享复用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推动国家、省、市三级2292项申请材料和信息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构画用户特征标签310余类、收录数据2万余条,为智能服务提供良好支撑。
打造政务服务“七类”智能办理场景。
建设跨层级、跨部门、零材料、智能办、秒批秒办、都市圈通办、证明在线开具等7类特色服务场景,提供条件预检、情形引导、辅助填表、自动审批等多种智能化服务。
截至目前,累计优化上线1000个服务场景,减少材料522个、环节209个、跑动245次,平均申报时间缩短64.9%。沈阳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和全程网办率均达到100%,一次申报成功率达到81.3%。
沈阳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从1.0到5.0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223个,同比增长22%,先后吸引15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经营主体数量增至114万余户,全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沈阳市政府供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