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胃为水谷之海、仓储之官,实际上胃的作用就是储存、腐熟和消化食物,然后通过脾的运化,把营养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俗话说“中国人十个有九个胃病。”而中国人胃病如此高发的原因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很大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可以通过胃的粘液层运动和胃粘膜,到达上皮表面后,与上皮细胞紧密结合,避免与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之后,它们长时间「固定」在我们的胃内,不断地释放尿素酶等物质,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粘膜屏障,导致胃炎,进而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会诱发胃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身体多半有4个“异常”,占得越多,胃损伤越严重!
1、口臭
很多人都有过口臭的问题,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做好,导致细菌滋生以及发酵,从而产生异味。按时做好口腔卫生工作,过一段时间就能得到缓解。如果不能缓解还是仍然有口臭,那就需要注意或许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
幽门螺杆菌会刺激胃酸,使之分泌增多,很容易出现胃食道反流,从而就会有异味通过口腔散发出来。此外,幽门螺杆菌不仅能在胃内存活,还可能存在口腔内,会散发出会氨气、硫化氢等,导致口臭。
2、腹痛
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粘膜造成伤害,导致胃部受损,还可能出现溃疡或炎症,就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感觉,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3、常常有饥饿感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内后,往往会有饥饿的感觉,主要是幽门螺杆菌对肠胃损伤,出现消化不良而出现的情况。感觉自己没吃什么东西很快就饱了,但没过多久又会感到饿。饮食过少,长此以往,身体没有营养的摄取,就会日渐消瘦,而且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有所下降,无法正常运转,最好及时干预。
4、恶心、呕吐
进食后或平时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幽门螺杆菌偏爱酸性环境,从而会刺激胃酸的分泌,胃酸过多,会刺激肠胃,进而出现恶心、反酸的情况。
尤其以下人群,幽门螺杆菌对胃损伤更大,要注意!
1、经常聚餐的人
2、喜欢吃路边摊的人
3、重口味饮食者
4、 喜食生冷的人
5、婴幼儿
6、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7、不注意清洁卫生的人
幽门螺杆菌的“劲敌”找到了,并非蜂蜜,你若常吃,养胃杀菌,还你“钢铁胃”
说到幽门螺杆菌的“劲敌”,大家都知道是三联和四联药物,但其会刺激肠胃,副作用也很明显。所以不少人都会选择用蜂蜜、山药等各种食疗的方式,来修复胃损伤,但单一食材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选择用丁香、猴头菇、山楂、山药、莲子等配制的仰味灵茶,每天饭后饮用2次,可以起到养胃杀菌的作用,抑制幽门菌活性,从而起到保护肠胃的作用。
猴头菇可以修复受损的胃粘膜,改善肠胃环境,有效中和体内的胃酸;丁香暖胃止痛,抑制幽门菌活性,猴头菇修复胃粘膜,中和胃酸,改善肠道环境。
再搭配山楂、莲子、山药、砂仁等具有暖胃健脾、促进消化、缓解口臭、胃胀胃痛的功效,以上食材相得益彰,可以维持胃部菌群平衡,抑制口臭和胃胀胃痛。
此外,修复胃损伤,3个方法值得一试!
1、清淡健康饮食
避免难以消化、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吃,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烤肉、腌制烟熏、高盐霉变、烟酒等都是导致胃癌危险的食物,都不能食用,以免引起胃粘膜雪上加霜,加重或提前发生溃疡、萎缩甚至癌变。
2、讲究卫生
经常洗手,螺旋杆菌中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之一就是口传播。举例来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在上完厕所后不洗手,如果直接进食,很可能会通过口腔接触到幽门螺杆菌。
每日刷牙,在大多数环境中,幽门杆菌都能存活,而且“口腔”也是很好的“藏身之所”。幽门螺旋杆菌一旦藏匿在牙缝之间,就会通过食物或唾液的吞咽进入胃内,造成胃粘膜损伤。
3、减少压力
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还会影响胃部的功能。这一点胃病患者会深有体会,但工作压力过大时,往往会让胃炎复发。主要是高压力会影响身体内分泌紊乱,扰乱了胃脏的代谢,分泌。这样还会增加胃脏疾病的发生,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甚至还会加重胃病的恶化。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